孙瑞哲 :坚定信心 ,稳中求进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12-30 9:53:47 1972

  


坚定信心 ,稳中求进 ,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2022年12月29日

2022年极不平凡 ,是分界线 、转折点 。

过去一年里 ,经历过新冠疫情的空前冲击 、地缘政治的深刻影响 ,世界经济持续低迷 ,外部环境风高浪急 ,各种风险挑战远超预期 。世界之变 、时代之变 、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 。面对风险与挑战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 ,我们以韧性与耐心 、坚定与果断 ,跨越重重峰峦 ,逆风翻盘 ,挺过了最困难时刻 ,迎来抗击疫情 、复苏经济的重大转变 。

转变不只体现在发展之机 ,更体现在恒久之势 。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阔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推进新型工业化 。”这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光明前景 、提供了根本遵循 。

在时代的转折点上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我们需要坚定信心 、砥砺奋进 。守初心 ,以人民为中心 ,不断破解社会主要矛盾 ,在行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稳步推进共同富裕 ;树勇气 ,“不信东风唤不回” ,敢于斗争 、敢于突破 、敢于胜利 ,打开行业发展新局面 。

一 、行业工作卓有成效 ,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今年以来 ,受需求不足等超预期因素影响 ,行业发展面临压力 。110月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减少0.9% ;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 、鞋帽 、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为10414亿元 ,同比减少4.4% ;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1471.8亿元 ,同比减少25.7% 。中国纺织全行业攻坚克难 ,保持了行业发展的整体平稳 ,一些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指标有突出的表现 。

从规模优势看 ,110月全国3.5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071.4亿元 ,同比增长1.7% 。线上渠道销售回升 ,全国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3% ,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 。

从竞争能力看 ,111月 ,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976.3亿美元 ,同比增长4.5% 。其中 ,纺织品出口1369.3亿美元 ,同比增长4.7% ;服装出口1607亿美元 ,同比增长4.3% 。今年以来我国对东盟出口纺织品服装增速始终保持在20%以上 。

从结构调整看 ,企业智能化 、绿色化改造以及产业布局优化需求得到释放 ,纺织行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 。110月纺织业 、服装业 、化纤业投资增速分别为6.0% 、28.4% 、27.0% 。

行业的发展在稳定经济发展、平衡国际收支 、创造就业空间 、促进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是国民经济中的稳定器压舱石 。

面对行业发展压力 ,中国纺联积极作为 ,相关工作有力保障和推动了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纺联顺利完成新一届理事会选举 。以国资委党委巡视工作为契机 ,以巡视整改促进整个中国纺联系统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 ,行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 ,中国纺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落实 ,以务实服务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行业落实到位 。

(一)问题导向 ,统筹当前与长远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纺联不断完善对行业重点数据的监测统计 ,围绕重点问题开展调研 ,反映行业运行状况 、市场舆情及商务信息。配合政府部门制定发布《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 。围绕国际贸易形势 、双碳与绿色发展 、区域与集群建设 ,工业设计 、品牌发展 ,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等行业重要关切开展项目研究 ,形成了一批成果 ,有力支持了政府决策、行业服务和企业发展 。

今年两会期间 ,中国纺联协助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形成提案材料 。其中 ,《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战略基础能力建设的建议》和《关于推动国产高性能纤维材料发展与应用的建议》两项提案 ,被全国人大定为全国重点提案责成办理 。

在抗击新冠疫情紧要时刻 ,中国纺联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对重点企业 、集群和专业市场进行调研,及时反馈行业诉求 ,争取产业政策扶持 ,帮助企业渡过阶段性困境 ,确保行业平稳发展 。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 ,中国纺联系统总结新时代十年纺织行业的发展成就与经验 ,通过多种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 、启航新征程 。中国纺联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展开系统研究将行业的认识和行动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

(二)市场为先 ,衔接国内与国际 ,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内需体系构建为重点 ,推动消费潜力释放与市场复苏 。配合工信部开展2022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系列活动,有效提振了产业信心 。深化产品开发服务 ,以优质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开展了202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评定工作 ,66家获奖企业在流行趋势研究 、时尚创意设计 、数字化转型 、低碳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带动引领作用 。通过多种活动载体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 。面对疫情冲击 ,中国纺联攻坚克难 ,深化专业市场服务 ,引导培育直播电商等新业态 、新模式健康发展 ,特色活动 、区域展会的举办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 。

链接国际资源 ,开拓海外市场 。坚持精准匹配 ,帮助企业收获新订单 、开拓新市场 。成功举办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纽约展和巴黎展 、法兰克福展和巴西圣保罗国际纺织服装采购展等海外展会 。深化研究 ,帮助企业把握新的贸易规则和投资机遇 ,做好RCEP专题培训 。中国纺联以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为工作抓手 ,不断升级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及时了解海外重点区域情况 、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对接和咨询服务 。充分利用澜湄对话机制 、中非纺织业合作平台等 ,开拓国际资源 。跟踪企业海外项目发展动向 ,建立投资项目监测数据库 。

(三)系统推进 ,平衡安全与发展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面对疫情与国际形势影响 ,中国纺联多渠道提供服务 ,帮助受影响企业尽早复工复产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平稳运行 。举办多场企业家云端线上交流活动 ,了解诉求 、为企业出谋划策 。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 ,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 。开展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入库申报工作 。推动产融合作 ,促进企业与资本对接 。举办纺织服装专场校企招聘会 、大中城市和产业集群专场招聘 ,推动行业人才资源的供需匹配 。

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 。强化宣传引导 ,推动社会层面对纺织行业的认知重启 。通过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 、《中国日报》(China Daily)及专业媒体等渠道介绍行业发展 ,在社会上引发积极反响 。中国纺联始终坚持维护产业发展的正当利益 ,发表声明坚决反对美国所谓“涉疆法案” ,持续跟进进展 ,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应对工作 。在国际纺联等平台上 ,表明立场 ,增进世界对中国纺织的了解 ,推动全球纺织产业打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通过世界布商大会、国际毛纺大会 、中国国际化纤会议等平台发出行业声音 ,促进务实合作 。

(四)创新驱动 ,聚焦科技与人才 ,构筑产业战略支撑体系

持续推动关键技术突破 。引导行业高校 、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为牵引 ,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 ,推动行业核心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2022年 ,纺织行业共有8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强化行业科技服务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举办学术会议 、技术论坛等活动 ,依托技术创新联盟 、产品创新联盟 、协同创新联合体 、创新示范基地等工作 ,促进技术研发 、合作 、转化与推广 。持续开展行业科技奖励和优秀专利的评选活动 。围绕重点领域,统筹推进纺织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022年制定并发布国家标准29项 ,行业标准105项 ,中国纺联团体标准44项 。

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中国纺联在全行业积极弘扬“梦桃精神”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举办了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发行《中国纺织劳模大典》(2021) 。聚焦人的全面发展 ,推动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修订 。组织推荐参评2022年第五届“杰出工程师奖” 、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等 ,向人社部申报了3个职业的国家二类竞赛项目 。推进社会责任 ,保护劳动者权益 。成立“中国(埃塞)纺织轻工企业可持续发展联盟” 。亚洲地区可持续纺织网络(STAR Network)获得首届“国际纺联国际合作奖” 。

(五)价值引领 ,激发活力与潜力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设计与品牌引领能力 。研究发布色彩 、纤维 、纱线 、面料 、服装 、家纺等流行趋势 。举办中国国际时装周 、各类设计大赛等活动 ,发掘和培育中国设计力量 。举办首届中国时尚产业工业设计大会与首届中国时尚产业工业设计展 ,探索工业设计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可能 。完成第三批中国纺织行业工业设计中心的评定以及第一批(2018年)和第二批(2020年)设计中心的复核工作 。举办第六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 ,推动纺织非遗创新转化与发展 。持续深化品牌研究 、竞争力评价 、品牌培育和推广 。建立区域品牌竞争力评价体系 ,组织开展评价提升工作 。举办2021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大会 。

提升数字与绿色引领能力 。推进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 、工业互联网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建设 ,发布了《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推动行业智能制造 、智慧设计、智慧营销创新发展 ,行业绿色发展的理论 、方法 、工具不断丰富 。绿色纤维制品可信平台 、纺织绿色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工具和数据库开发工作有序推进 。开展减排路径研究 ,确定温室气体排放关键工序及减排技术。推动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 。持续开展行业绿色工厂示范企业培育工作 。

(六)协调发展 ,联动产业与区域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将产业发展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 ,打造产业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深化集群服务工作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

完成对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的第五次复查工作 。举办2022年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 。2022年新加入试点共建的有9个产业集群地区 ,截至12月8日,与中国纺联建立试点共建关系的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区共计202个,其中包括31个产业基地市 ,73个特色名城 ,98个特色名镇 。

通过调研 、项目合作 、规划等形式 ,加强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引导 。强化优势 ,继续培育发展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 。以项目 、会议 、展会等活动为载体 ,引导中西部 、东北部 、边疆省份根据资源禀赋承接产业转移 。2022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 、2022江西纺织服装周暨江西(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等活动的举办 ,推动了相关地区产业的发展 。特色鲜明 、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

二 、坚定信心 、发现机遇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新局

当前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脆弱性明显增强 。地缘政治冲突持续深化 ,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呈现高震荡 、低增长特征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经合组织等机构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2022年 。全球债务风险不断累积 。《全球债务监测》报告显示 ,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升至254% 。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 、预期转弱 ,正在形成产业发展的现实压力 。面对挑战 ,我们要做坚定的乐观主义者 ,在冷遇里看到机遇 ,在挫折中完成转折 。

(一)把握市场洗牌中蕴含的集约化发展机遇

今年以来 ,受需求萎缩 、成本攀升 、流通不畅等多重因素影响 ,全球范围内市场主体的资产负债表普遍承压 ,很多企业面临生存考验 。《2022年全球企业破产报告》预计 ,全球企业破产率将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回升10%和14% 。今年二季度 ,英国企业破产数量已经达到了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市场的快速洗牌 ,某种程度上为企业全球范围整合优质资源创造了条件 。贝恩报告显示 ,2022年全球并购交易额可能达到4.7万亿美元 ,成为有记录以来交易量第二高的一年 。全球市场的开放化发展也为产业资源的流通和整合创造了条件 。经合组织发布的制造业FDI限制指数显示 ,近年来各国制造业FDI限制指数不断下降 ,经合组织国家和非经合组织国家的FDI限制指数平均水平分别从2010年的0.018 、0.069下降至2020年的0.017 、0.050 。不少企业在今年进行了并购与整合 ,如李宁控股英国百年鞋履品牌Clarks;恒申控股集团通过收购安科罗 ,进一步拓宽了产业链条 。另一方面 ,大浪淘沙 ,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在挺过危机之后 ,也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与发展空间 。要练好内功 ,做强优势 ,以关键性投资布局 ,把握市场洗牌下的集约化发展机遇 。

(二)把握消费低迷环境下品牌成长的机遇

全球不平等状况出现数十年来的首次上升 ,最富有的1%人口在世界总财富中所占的份额已从2020年的44%上升到2021年的46% 。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 ,2022年上半年全球人均实际月工资下降0.9% ,是本世纪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新冠疫情历史性地扩大了全球贫富差距 ,显著削弱了全球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 ,中端消费市场受到明显挤压 。从“双11”快递包裹的大幅下降 ,到欧洲经历2007年以来最低迷的圣诞购物季 ,都在传递市场寒意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需求不足固然是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但对性价比的高度关注,也为物美价廉的中国品牌打动消费者特别是中产阶层提供了契机 。如拼多多的跨境电商平台Temu自9月登陆北美以来 ,不到50天就登上美国App Store免费购物应用榜首位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内需市场也为品牌发展提供了战略纵深 ,2021年中国农村只有20%高收入阶层的收入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麦肯锡报告预测 ,到2030年中国个人消费规模将达到65.3万亿元 ,其中超66%的增长将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县乡市场 ,持续升级的下沉市场成为培育用户信任的沃土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短期分化与长期升级的时间窗口 ,加快推动产业升级 、品牌发展 。

(三)把握产业格局调整中多元化布局的机遇

截至2022年 ,全球已有超过350项区域贸易协定落地生效 。全球供应链的本土化 、区域化 、多元化趋势不断增强 。美国时尚产业协会调研显示 ,2022年 ,有53.1%的受访美国纺织服装企业采购地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 ,高于2021年的36.6%和2020年的42.1% 。原有合作体系的改变虽然增添了不确定性 ,但也为行业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合作可能 。RCEP协定生效大幅降低了亚太区域内的贸易投资壁垒 ,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 。阿拉伯国家 、东盟 、非洲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正成为产业合作和市场开拓的广阔蓝海 。联合国数据显示 ,预计到2025年 ,非洲大约有1.5亿家庭收入超过5000美元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将一半以上收入用于自由支配 ;TikTok上穆斯林#muslim热门标签 ,累计播放量超过600多亿次 。我们要适应全球产业分工的调整 ,加快构建更加紧密 、高效 、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体系 ,以全球产业服务全球市场 。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这是行业发展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时势所在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蕴含着将人口优势进一步转变为发展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巨大潜力 ;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缩小城乡差距 、工农差距 、区域差距是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夯实着产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涵养着文化创新势能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从未来和长远角度构建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与全新优势 ;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 、内外循环的有效衔接中形成着产业全球发展的格局 。

近期 ,国家层面适时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 ,按下了经济复苏的“快进键” 。12月 ,摩根士丹利调高对中国股市的评级 ;高盛最新预测 ,中国GDP增速将从今年的3.0%加速至明年的4.5% 。高配中国 、看涨中国正成为资本市场的普遍情绪 。围绕稳定经济 、发展经济 ,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促进投资消费提供战略指引 。行业已经挺过最困难时刻 ,浙江 、江苏 、四川等多地行业企业包机组团出海 ,彰显的正是企业的活力与对未来的信心 。

面向未来 ,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深刻认识内外环境的新特征 、新变化 ,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乘风破浪 ,勇开新局 。

三 、把握重点 ,系统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当前 ,中国纺织工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处于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产业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 ,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顺应客观规律 、重点发力 。

(一)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投入与效率提升是经济增长的两大来源 。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决定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是要以创新驱动要素升级 、结构优化和规则调整 ,形成高效能 、高品质 、高责任 、低成本的投入产出关系 ,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 。

1 、强化科技创新动力

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创新的源头 ,是形成新的投入产出关系 、打造新的发展范式的根本 。以智能制造 、增材制造为代表的制造创新 ,以高性能纤维 、生物材料为代表的材料创新 ,以智能纺织品 、功能性纺织品为代表的产品创新 ,都是技术变革驱动的系统性发展 。当前创新呈现高度极化的特征 。从实践来看 ,从精细化工 、材料研发 、到装备制造 ,越是传统领域 、越是底层技术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明显 ,超越难度越大 。比如研发设计类软件 、仿真软件的国产化率分别不足10%和5% 。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就要把握前沿技术趋势 ,强化基础创新 ,聚集关键技术攻关 ;同时 ,要促进基础创新 、应用创新的有效转化 。

2 、延展融合创新空间

打破边界 ,万物可织 。技术的创新 、场景的延展正在加速产业边界消融和资源要素的重新组合 。从以合成生物学 、现代育种为代表的生物经济 ,到以医用纺织品 、休闲运动装备为代表的大健康领域 ,再到以甲壳素纤维 、海藻纤维开发为代表的海洋经济 ,融合创新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趋势 ,正在塑造着产业未来与未来产业 。比如 ,巴贝集团开创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 ,模式的颠覆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蚕丝在食品保鲜 、种子包衣 、纺织涂层等领域创新也在创造更大价值 ;愉悦家纺成功用微米级材料编织出可置换人体主动脉人造血管 ,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 。行业要在融合创新和创新融合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价值创造 。

3 、提升设计创新价值

纺织服装具有文化属性 ,设计创新是其灵动所在 。从材料设计 、花型设计到产品设计 ,创意设计融合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 ,将情感价值 、美学价值和体验价值转化为产品价值与品牌价值 ,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途径 。近年来 ,在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汇中 ,文化的系统性发掘 、创造性转化正成为时尚产业新的价值来源 。行业要提升文化自信 ,深化文化的挖掘与转化 ,激活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基因 ,以具有中国深度 、全球广度 、时代特征的设计 ,打造风格 、形成价值 。要推动时代的风物 、自然的风貌与生活的风情创新融合 ,打造时尚产业与内容产业 、文娱产业 、旅游产业融融共生的发展生态 。

4 、推动数字创新融合

2021年数据要素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7% ,数字经济正推动着行业要素和资源更新 、流程和场景再造 。

从生产方式看 ,个性化定制 、数字化管理 、智能化生产 、网络化协同 、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2021年安装量同比增长27% 。机器人等正在塑造全新投入产出关系 。

从产业链接看 ,市场主体与商业场景精准连接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高度统一 ,跨境电商 、直播电商 、兴趣电商等新业态持续涌现 。工业元宇宙实现虚实协同联动 ,正在构建全沉浸式 、全要素 、全体验的复杂数字工业生态 。

从创新范式看,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加速知识创造进程 ,DeepMind已破解超过2亿种蛋白质结构 ,ChatGPT等生成式AI的涌现是今年最重要的科技故事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正逼近人类创造力的边界 ,深刻改变创新创意方式 。

行业要以全流程 、全场景 、全触点 、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转型 ,重塑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

5 、构筑绿色创新未来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选择 。当前 ,要素资源正以指数级的速度向绿色经济聚集 ,产业结构加快绿色转型 ,绿色能源 、绿色材料的创新从源头改变要素成本结构 。煤化工和生物基材料的发展丰富了产业的原料供给 ;12月美国首次实现核聚变反应净能量增益 ,带来未来能源新的想象 ;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在风电 、光伏 、交通工具轻量化等领域的低碳正向作用正在逐步发挥 。从生产工艺 、制造模式到管理体系 ,产业系统性的绿色转型正在重塑成本结构与竞争优势 。2021年全球废旧纺织品回收价值上升至20.98亿美元 。碳排放管理成为ESG的重要内容 ,构成新的资产价值 。行业要综合理念与实践 、平衡现实与未来 ,加快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的统一 。

(二)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供应链是新形势新变局中全球产业发展的核心议题 。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是保障经济平稳 、供需平衡的重要支撑 ,是在新发展格局中构筑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当前 ,要素变化与体系变革相互交织 ,我们要把握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因素 ,适应变化 ,赢得主动 。

1 、应对规则带来的变化

世界格局与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改变 。大国博弈 、地缘政治冲突 ,各国产业政策 、贸易政策正在进入密集调整期 。10月 ,美国出台《国家安全战略》 ,将中国定义为“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 。从“涉疆法案”到《国家安全战略》 ,严重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合作 。即将生效的《澳印经济合作与贸易协定》 ,也将对我国棉纺织 、毛纺织等产业链供应链带来挑战 。另一方面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等新经济的发展带来全球规则的重塑 。截至2022年7月底 ,全球包含数字贸易的全面协定已达120个 ,涉及约70%的WTO成员 。11月28日 ,欧盟通过的ESG新法《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 ,要求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企业供应链等各个环节 。12月18日 ,全球首个碳边境税CBAM正式批准 ,开征后将对欧盟供应链价值链上的相关方产生外溢压力 。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应对规则调整 。

2 、适应要素带来的变化

俄乌冲突发生以来 ,资源要素在供应链中的重要性不断被强化 。原料 、能源成为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 。数据显示 ,欧洲纺织企业的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比例 ,已从5%升至25%左右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供应链生产体系正在逐步向美国 、亚洲转移 ,如巴斯夫希望在2022~2026年将其全球投资额的15%用于北美 。围绕资源要素强化布局成为重要趋势 。作为制造大国 、人口大国 ,我国对原油 、棉花 、羊毛 、亚麻等初级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 ,其中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化 ,炼化是重要的合作领域 。未来 ,我们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 ,围绕资源要素加强国际合作 ,不断完善产业布局 ,增强资源整合能力 。

3 、迎接实力带来的变化

当前 ,单一劳动力成本对于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影响在弱化 ,完备的产业体系 、完善的基础设施 、完整的创新应用生态成为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重要因素和发展韧性的重要来源 。《2022年工业发展报告》研究显示 ,制造业体系更完善的国家能够比其他国家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 。2021年 ,发达国家FDI增长5170亿美元 ,占到了全球FDI增量的72% 。经过多年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产能结构持续优化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制造能力稳步提升 ,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协同并进 ,行业科技创新已从“跟跑”进入了“跟跑 、并跑 、领跑”并存阶段 。2021年 ,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5万美元/人 ,要高于越南(3905美元/人) 、印度(6688美元/人)等国家和地区 ,但仅为美国的14% 、欧盟的20% 、日本的18% 。面向未来 ,要保障供应链的稳定 ,需要进一步强化行业的规模优势和体系优势 ,增强创新能力 、高端制造能力以及基础设施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

(三)着力推进产业和区域协调发展

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是产业优化结构 、整合资源 、延展市场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 ,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主体功能区战略 、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行业需要加快适应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变化 ,主动融入区域调整的大势 ,在产业发展和升级 、承接和转移中构筑新的发展优势 。

1 、在区域协同中推进产业转移

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支撑 ,国家正在加快推动长江黄河流域纵向协同发展 。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上的高度互补 、文化传统与消费市场上的深度关联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上的协同一体 ,使得流域经济成为了新时期产业跨域合作的重要场景 。如四川与浙江两省纺织行业已经形成了“浙江企业+四川市场” 、“浙江资本+四川资源” 、“浙江研发+四川制造” 、“浙江产业链+四川要素”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在政策上不断强化协作 。我们要在流域经济的框架下 ,推动以大型企业 、重大项目为牵引的跨区域转移 ,以产业发展带动中西部以及边疆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 ,城市群正成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空间载体 。随着城市更新和功能定位的改变 ,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向周边延伸 ,一批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优质产业资源也开始向周边区域加速迁移 。如海宁许村镇在承接杭州服装产业转移过程中 ,服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广州中大纺织加工制造业向清远转移 ,一个现代纺织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我们要在城市更新 、产业更替的进程中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高端制造中心 ,形成全球影响力和引领力 。

2 、在城乡融合中发展产业集群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推动城乡间产业的衔接与转换 。在政策引导下 ,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 ,县域农村的土地 、劳动力 、风土人情 、自然风光等资源不断被激活 。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有1.62亿农民工在县城内就业 ,占到全国农民工总数的55% 。拥有我国一半左右人口居住的县域地区 ,正在形成产业未来发展的市场纵深 。纺织产业集群是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 ,在构建工农互促 、协调发展的新型产业关系中具有特殊作用 。2021年底 ,中国纺联211个试点产业集群的纺织工业产值达3.77万亿元 ,就业超700万人 ,企业总数超过25万户 ,为地方稳增长 、保民生 、稳就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产业集群的发展 ,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具有战略价值 。从现阶段的集群发展看 ,江苏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等东部五省的集群数量占到了行业的70% 。未来 ,行业工作要向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进一步延展 ,以民生产业服务民生改善 ,推动共同富裕 、边疆稳定 。

四 、凝心聚力 ,求真务实 ,做好2023年行业服务工作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 。中国纺联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纺织全行业的首要政治任务来落实 。坚持实事求是 、尊重规律 、系统观念 、底线思维 ,将行业的认识和行动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部署和要求上来 。充分认识明年工作的重要性 ,增强行业工作的全局观 ,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 ,推动行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好局 、起好步 。

(一)以改善预期为切入点 ,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我们要从战略全局出发 ,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 、提振发展信心入手 ,纲举目张做好行业引导工作 。

1 、察实情 ,把握时机

面对千头万绪 ,要将行业调研和统计分析作为基本工作方法和重要决策依据 。要扩大调研范围与深度 ,既要摸清发展难处 ,也要寻找发展机遇 。针对行业当前面临的共性问题 、基础问题 、关键问题 ,常态化 、多样化组织开展企业 、集群和市场调研行动 ,实地掌握行业发展情况 ,及时了解企业诉求与痛点 。探索用数据驱动服务与创新 ,做好统计工作 ,深化数据价值挖掘和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增强对行业与形势发展的研判 ,科学引导行业发展 。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案议案工作 、政府部门运行分析和政策建议等为重要工作抓手 ,为政府 、企业 、社会了解行业提供支持 。

2 、强研究 ,理清方向

不断提升研究的系统性与引领性 ,把实践实效作为检验各项研究成果的标准 。统筹当前形势与长远发展 ,面向未来开展战略研究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研究发布《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和配套文件 。从全局高度绘制产业蓝图 ,为行业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指引 。统筹政策热点与产业重点 ,立足发展实际开展专题研究 ,与国资委 、发改委 、工信部 、科技部等相关部委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保持高效沟通。以项目为载体 ,围绕科技创新 、贸易形势 、消费引领 、工业文化 、绿色发展 、集群发展等重点领域 ,持续开展系统化研究 ,为相关产业政策制定与出台提供有力支撑 。

3 、广宣传 ,营造氛围

做好行业宣传工作 ,推动社会对纺织的再认识 、推动世界对中国纺织的再认识 。多形式展现行业应对外部挑战的创新实践 ,多渠道展现行业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价值贡献 。讲好行业故事 ,让科技 、时尚 、绿色的纺织更加深入人心 ,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向世界展示中国纺织的责任担当 。引导预期 、提振信心 ,努力营造更加友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 ,让企业敢闯 、敢干 、敢首创 。

(二)以稳中有进为总基调 ,巩固产业发展基本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突出做好稳增长 、稳就业 、稳物价工作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我们要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顺利渡过流行期 ,确保平稳转段和产业健康发展 。

1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

积极应对国际环境与地缘政治的变化 ,做好风险监测和预警 ,努力消化和缓解原料等要素价格波动与供应问题 。鼓励棉纺企业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与布局,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巩固制造环节的核心地位 ,增强生产保障能力 ,防止产业空心化 。充分发挥产业的规模优势 、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 ,在关系供应链安全的关键领域 ,补短板 、锻长板 、筑底板 ,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

2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

推动产业集约化发展 ,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做大做强 ,加快培育“链主”企业 、龙头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 ,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效益 。优化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 ,完善大中小融通 、上下游协同的产业生态 。深化产融合作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做好行业推荐 ,积极引导优质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 。缓解企业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 。

3 、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和就业服务

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 ,推动完善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发布和对接服务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 ,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开展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 ,促进产业用工需求和职业技能培训有效衔接 ,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积极改善工作环境 ,提升员工待遇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提升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推动人才资源与产业升级间形成正反馈 。

(三)以扩大内需为首要任务 ,打造产业发展的新循环

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

1 、打造供给需求间的新循环

把恢复和扩大国内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推动增加高品质产品供给 。顺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以品质提升为核心推进产品创新 ,更好满足多层次个性化消费需求 。引导行业形成绿色消费 、体验消费和服务消费风尚 。以产业用纺织品为重点 ,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拓展纺织产品在医疗卫生 、环境保护 、交通工具 、土工建筑 、航空航天 、安全防护和农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 。鼓励企业加大数字经济 、技术改造 、产业转移相关领域的有效投资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要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 ,升级展会 、博览会 、时装周等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推动商品和要素循环 。丰富消费场景 ,推进行业企业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 、新模式新业态规范发展 。深耕县域 、农村等下沉市场 ,挖掘消费新空间 。

2 、打造国内国际间的新循环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深化产能合作 ,改善进出口结构 ,推进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巩固传统优势 ,开拓新兴市场 ,打造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 。促进商品 、人力等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整合原料 、装备 、技术 、品牌等优质国际资源 。组织企业走向国际 ,推动产业外贸稳规模 、优结构 ,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 ,承担保出口 、保外汇的历史重任 。推进行业标准与国际并轨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

(四)以守正创新为方向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坚持创新引领 、要素协同 、提质增效 ,扎实推进现代纺织产业体系建设 。

1 、聚焦创新与转化 ,提升内生动力

坚持把产业发展建立在科技支撑之上 。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围绕纤维新材料 、先进纺织制品 、绿色制造 、智能制造等领域着力补短锻长 ,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形成增长新引擎 。统筹科技 、教育 、人才资源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创新平台 、创新联盟的作用 ,推动产学研协作 。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提高创新质量和成果转化效率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以更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 。

2 、聚焦智能与绿色 ,推动体系升级

围绕“数字三品” ,全面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 。推动行业工业互联网等设施建设 ,企业“上云 、用数 、赋智” ,引导元宇宙等在行业的落地应用与创新实践 。推进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 ,支持平台企业在优化资源配置 、服务行业中小企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在落实双碳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优势 ,加快发展绿色制造新模式 ,推动绿色工厂 、绿色产品 、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行业可持续发展 ,不断丰富管理和计量的工具、方法 。

3 、聚焦设计与品牌 ,丰富价值内涵

将文化自信转化为产业的软实力 、巧实力 。深化当代生活方式研究 ,引领时尚流行趋势 。以纺织非遗为切入点 ,强化文化挖掘与价值转化 ,打造差异化 、特色化的产品 。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色彩 、图案 、面料及终端产品开发 。强化工业设计平台建设 ,完善创新设计生态 。聚焦“大师 、大牌 、大事” ,推动中国国际时装周等平台发展 。强化各细分领域设计师 、时尚大师 、大工匠的培养塑造 。加快品牌培育与推广 ,开展品牌价值评价研究 。

(五)以产业布局为重点 ,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优势互补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 。行业需要在新的区域格局中谋划布局 ,加强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发展战略的联动 。

1 、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引导各类要素向集群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以产业振兴服务乡村振兴 ,充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聚焦县域经济循序渐进 、稳扎稳打 ,培养选树新的纺织产业集群 ,向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补链条 、兴业态 、树品牌 。充分挖掘贵州 、广西、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资源 、非遗资源等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在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 ,也要强化与新材料 、数字经济 、大健康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 ,构筑具有更高附加值 、更具引领力的新型产业集群 。

2、引导产业科学有序转移

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围绕流域经济 ,搭建产业互动平台 ,引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 、高起点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围绕城市群生态布局行业活动 ,引导优质产业资源要素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圈加速转移 ,以产业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发展 ,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引导行业更好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充分用好共建“一带一路” 、RCEP协定等协议带来的战略机遇 ,强化与东盟 、非洲 、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与商贸合作 。

时代如炬 ,信念如磐 ;春秋作笔 ,经纬是图 。让我们乘时代长风破万里浪 ,勠力同心 、勇毅前行 ,始终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开好局 、起好步 ,以沉毅之行 、卓越之见 、慷慨之节 、质实之心 ,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再添锦绣 。

(转载自 :中国纺联办公室)